上海一二手房倒挂崩了?倒挂到底应该怎么算?

上海房易   2023-05-01 22:58:43

每批次新盘公示,一房一万都会发布 「倒挂参考」 ,有的新盘倒挂超过40%,也有不少新盘倒挂只有10%甚至更低

很多人好奇,倒挂是怎么算出来的?难道是简单的根据新盘周边的二手次新市场价来计算吗?

有人怀疑,实际并没有这么高的倒挂,二手房价格虚高,倒挂是个伪命题!


(资料图)

还有人默不作声,用倒挂高低给自己心仪的项目做好了优先级排序

其实关于「倒挂」的争议一直都有,追求高倒挂的脚步也一直没有停下,到底要怎么看到倒挂?

今天这篇文章就跟大家来聊聊:

1、倒挂是怎么计算出来的?

2、一二手倒挂真的存在吗?

3、除了倒挂,还应该关注什么?

1、

倒挂是怎么计算出来的?

倒挂的计算公式,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:

倒挂=二手房价格/新盘均价*100%

但明明是同样的公式,大家计算出来的结果却不尽相同,问题就出在了“二手房价格”上

是取周边 二手房的价格 ,还是二手房次新的价格?

是取二手房次新的市场价,还是 该小区的最高成交价 ?

其实都不对

取周边二手房的价格,很多项目的倒挂就“ 低估 ”了,例如3批次的古美华府,周边老公房挂牌价6-7万/㎡,倒挂甚至变成了正挂

取周边二手次新的最高成交价,很多项目的高挂就“ 狂飙 ”了,例如当年16.5万/㎡开盘的翠湖天地5期,当时小区最高成交单价超过35万/㎡,倒挂直接超过100%

即使取较为合理的周边二手房小区市场价,也存在难以统一的 产品差异、区位差异、房龄差异甚至学区差异 ,结果也很难客观

说了这么多,到底要用什么价格来对标新盘均价计算倒挂呢?

新盘同质二手房还原价

简单来说,就是计算与新盘同等品质、区位条件之下的二手房价格,当然,这是有难度的,需要在大量的二手房数据中,找到产品、区位、房龄等等因素差异对于房价的影响系数

一房一万经过 收集数据、建立模型、模型评估和模型预测 ,通过回归系数的值确定8个对房价影响最大的因素以及影响值

1. 物业费每上升1元,价格上涨1.8%

2. 竣工年代每新1年,价格上涨1.3%

3. 容积率每增加1,价格下跌1%

4. 绿化率每上升1%,价格上涨0.44%

5. 板块得分每上升1,价格上涨0.48%

6. 有地铁相比没地铁,价格上涨5.7%

7. 车位比每上升0.1,价格上涨0.6%

8. 学区每上升1个梯队,价格上涨2.1%

模型建立、校验的过程放在这里,供大家研讨:

计算过程及结果可行性分析

以2005年以后竣工的二手楼盘周边1.5公里范围内的2005年之后竣工的二手楼盘价格差额百分比作为因变量,楼盘之间的竣工年代差、物业费差、容积率差、绿化率差、板块得分差、是否1公里范围内有地铁差、车位比差、学区梯队差8个自变量,并进行异常值剔除 代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,求解回归系数 通过检验回归模型的假设条件,线性性、正态性、同方差性等,判断模型的可靠性,最终模型显著,各项系数显著不为零,拟合优度大于40%,RMSE,MAE小于0.13

利用建立好的模型回归系数,我们计算新房周边 1.5公里范围内2005年以后竣工的二手楼盘与 新房之间的竣工年代差、物业费差、容积率差、绿化率差、板块得分差、是否1公里范围内有地铁差、车位比差、学区梯队差8个变量,对二手房价格进行还原成 新房同品质价格 ,并最终计算新房倒挂率

完整数据可点击图片查看原文

2、

一二手倒挂真的存在吗?

去年年底,在上海新盘供应到达最高峰的时候,有一种论调在购房群里流传: 一二手倒挂在消失,买到就赚的时代过去了

随即再晒出整理自网络的“上海开启分销新盘统计表”,恰逢二手房市场萎靡不振价格波动,可信度似乎又增加了几分

一房一万要说的是: 倒挂没变,变的是市场和购房者

先来说市场:

市场强势带来新盘强势,市场弱势带来新盘分化

强势期不用解释,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,都是卖方市场,购房热情空前强烈,而对于承接市场大部分购买力的二手房市场来讲,打新的赚钱效应被放大,姿态也逐渐傲娇起来

重点来说说 市场弱势期

去年年底可以说是上海楼市20多年来的一个“奇点”: 新房供应量新高碰上二手房市场萎靡

6个月时间7批次新盘供应,在最后两个月更是供应了约3万套新盘,供求平衡被打破,购房者开始有挑选的空间,新盘热度开始分化,马太效应初显,而弱势新盘在业绩压力之下,选择分销加快回款,在上海楼市其实屡见不鲜

再加上二手房成交量下跌带动价格波动,一时间 二手房价格的“公信力” 受到挑战,倒挂自然成为第一个“牺牲品”

再来说购房者,倒挂概念又来已久,打新已经从追求倒挂变为追求更高的倒挂,所以不是倒挂消失了,而是大家的眼界变高了

不是倒挂不存在了,是市场对倒挂的敏感度降低了

3、

除了倒挂,还应该关注什么?

最近一年市场波动比较大,市场上的风向也非常魔幻,前两个月可能还是行业要崩盘前夕,过两个月就变成了抄底的最好时机,上一秒还是空军,下一秒就加入多军,反复横跳对于买房置业来讲,显然是过于儿戏

打新不是炒股!而是真正的价值投资 ,置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持有更好的标的,而不是单纯为了红包效应

当然,在上海楼市,更好的产品往往都自带大额红包

总有比倒挂更值得我们关心的:

时机、地段、产品、价格

一房一万在直播中反复提到的买房四部曲,跟倒挂强相关的价格其实是排在最后的

时机: 从当下回看过往的上海楼市,绝大部分时候都是买房的好时机,没有绝对的顶底,真正的绝佳窗口期也非常人可以把握

地段: 经常有粉丝在直播间提问,古美和徐汇滨江怎么选?我们的回答很简单,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,选徐汇滨江无疑,这就是地段价值的体现

产品: 这一点大家体会最明显的应该就是上海楼市4种产品的差别:次新商品房、早期商品房、老公房、动迁房,TA们之间的产品力差别是巨大的,对当下的新房来讲, 社区景观、物业、层高、得房率、容积率等等都是产品力拉开差距的主要因素

以上三点都是比价格更值得关心的因素

当然,在4步曲之外, 自住需求 也很重要,甚至可以说是上海置业的定海神针,也是为数不多可以经受市场、时间考验的“真金”

总结

关注倒挂成为购房者的本能反应,这其实无可厚非,而且未来两年内,倒挂依然会是打新的主旋律

因为倒挂的本质是稀缺地段和稀缺供应!

今年的新盘供应量相较于去年会有一定收紧,而2023年上海供地计划中市中心、热门区域的供地在增加!

当然,除了倒挂,更优的资产配置和自住需求值得大家更多关注!

即使没有倒挂,依然可以坚定选择!

相关资讯
最新资讯